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青苹果园 正文
冯志伟:《认识自我》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11 09:32:39
  曾看过成龙动作大片《我是谁》,我喜欢中间的打斗场面,但触动心灵的却是主人公站在高处那焦虑迷茫的仰天自问:“Who am I?”神话说人是天父创造的亚当和夏娃,当头脑孩提般纯真时,男人与女人是上帝花园中听话的宠物,但人类并不知足,摘下了树上的禁果,从而认识了自身,知道了文明与蒙昧,知道了羞丑,上帝用劳作和肉身的痛苦分别惩罚了男人与女人,正是因为认识了自身,人们快乐的麻木的灵魂痛楚地觉醒了,从而混沌开了,大地沸腾,人类文明一步步发展起来。
  神话毕竟是神话,但它却是哲学的源头,哲人们终身致力钻研的也正是同一个难解之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自己的认识了解仍然像幼儿园里的孩子,不会去开发自身的个性特长,也不知道自己的人格缺陷在哪里?由此产生的种种人间悲剧屡见不鲜,智商极高的聪明人又是情商极低的傻瓜,一时的成功会让他迅速澎胀,一点点的失败又会使它落后低俗。
  最难认识的正是人的本身,所以莫论外人怎样称道唾骂。一代政治家女君王武则天死后为自己筑了无字碑文,碑上虽不着一字,但她不为自己文过饰非,歌功颂德,把评判的权利交由他人,不失为聪明睿智。说她聪明,其实并非她认识不到自己的功与过,而是没把心思和精力虚耗在这些事上,保证了更多的心力去达成心中的目标。
  认识自身,是需要给自己寻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希望不致过低或过高显得偏颇。狂妄自大者有,高层建筑睚菲薄者有,妄自菲薄者有,认识自我不应囿于自我,而是应看到自我所长和所短,用长处弥补不足。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天生我材必有用”并非只是文人自嘲或是对蠢蛋的心理安慰,只有冷静审视自身,发崛深藏的潜力,孕育这潜力,发酵这潜力,终会成为可造之材。蜡烛照不到自己脚下的方寸之地,斧子无法削平自己的把柄。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一个人可以这样劝别人:“你为什么要灰心呀?你长得不漂亮可是你有才华呀!”而当自己遭遇失败时却是两眼一片蒙蒙,完全地否定了自己的一切。若你有这样的时候。      劝你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想象你根本不是站在平地上通过镜子看自己,你想象自己站在一个合适的高度,甚至是月亮上,再看你和你所经历的一切是不是会更清晰呢?打击和挫折又会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这样客观而完全从局外人的角度判断会更准确。
  人间的牢狱不是高墙,而是心,有语云:“画地为牢”就是讲所难跨越的是心灵之牢。对自己过分求全责备,过分责备都会使性格遭受压抑,殊不知有缺陷的人格正是人生悲剧的始作俑者,莎士比亚认识了这一点,所以他的戏剧中称为悲剧的多数主人公都是些不能自我定位的人。
  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独立的个体而存在,你只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歌唱。人生就应该是痛快淋漓的,肯定自我,打开心牢,才能大踏步前进。
作者: 冯志伟    来源: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