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名篇解读 正文
赵玫谈新长篇《秋天死于冬季》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4-07 15:48:56
        构建一个复杂而多义的世界——赵玫谈新长篇《秋天死于冬季》 

        作家赵玫的最新长篇力作《秋天死于冬季》近日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以一曲爱与死的挽歌,解读了知识男女的情感掌纹,直击生活背后的各色人生,从而显示出一种追寻生活意义,探询思考深度的高贵姿态和厚重的历史观照。
 
        赵玫说,她希望自己能以一种知识分子的姿态进入写作。她会非常在乎一部作品的思想含量,甚至努力讲究遣词造句。她将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视为楷模。因为她就是这样一个用思想和智慧写作的女人。她既是一个充满了思辨色彩的理论家,又是一个充满了创造性的小说家。她用毕生的时间和热情来进行对文学的探索。

        作为女性作家,赵玫这样描述女性在自己创作中的重要性,“人世间由两性组成。要描述这个世界自然就不能脱离女性。我当然常常会从女性的立场出发,通过女性的视觉和感受去观察和表现生活的本真。不过我从来没有刻意表现女性,也不曾刻意逃离男性。因为女人的故事如果男人缺席,自然就没有了张力,而且也不会好看了。”

        新长篇《秋天死于冬季》有一个悲凉的题目,小说中主人公们职业是研究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这使小说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一层悲观的色彩。赵玫说,因为是职业,所以主人公们难免要对这位作家品头论足,而昆德拉的小说之于自己的创作只是一个由头,或者叫做契机。

        小说里,男人的悲剧来自于内心潜藏的恶和罪,而女人的悲剧则更多来自于牺牲和救赎。赵玫却说,她在小说中没有刻意强调过任何人的罪恶与救赎,更没有将男人和女人以品质的类型而严格区分。事实上《秋天死于冬季》中的人物没有她特别钟爱的,也没有特别憎恨的。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生存逻辑向前发展。赵玫说只是觉得他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是由多元组成,在不同的环境下,将不同的那个部分表现出来。所以在他们身上都有值得你同情的地方,同时也都有令人鄙夷之处。于是由如此善善恶恶、好好坏坏形成了这部小说斑斓的灵魂世界。而这就是她在创作中所尽力追求的:建造一个复杂而多义的世界。

        赵玫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任何曾经的存在都将成为他人生的一部分。这个部分或隐或显,都将永远存在,并成为某种积淀。所以尽管事隔多年,你的行为依然会带着那种也许看不见的旧时的影响。这是摆脱不掉的,而这就是所谓的个人的历史。任何人在现实意义上都是他的历史的某种体现。通过《秋天死于冬季》,她想探讨的是,在新的生活中尽力摆脱或者避免历史的负面影响是必要的,应当也是可能的。

        曾经有评论者认为,赵玫的作品的基调是忧郁的,进而是悲观的。但与她熟悉的人大都知道她与悲观主义相去甚远。赵玫觉得,她只希望在人生中尽其所能、顺其自然。

        赵玫说自己热爱法国新浪潮电影导演戈达尔,因为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一种能够感觉得到的诗意和文学的精神。他的电影基调对她而言就如同一种酵母,他永不休止的探索精神,也是她一直追随、仰慕的。
作者:    来源: 文汇报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