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3月31日电 近日,家住双鸭山矿业集团新立煤矿的残疾人林林一家人特别的忙活,因为他们要搬入新家了。
林林母子忙里忙外的,好高兴呀。。
新居是楼房,二楼,70多平方米,三面是窗户,采光很好,亮亮堂堂的。这是他们的新家,也是他们的电脑学校。在这7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盛着母子俩的温馨、幸福和希望。
这是个多灾多难的家庭,林林是个苦命的孩子。
5岁前,他还是一个天真活泼,发育正常,人见人爱的胖小子。5岁以后他变了,细心的妈妈开始发现孩子个子长得慢。这种“怪病”在我们身边的医院,既不能诊断,也不能治疗。走出去,到外地、到大医院,给林林治病,当然好,可他们迈不过“钱”这道门槛。
林林的妈妈没工作,爸爸是个矿工,收入低,衣食住行捉襟见肘。林林还有个嗷嗷待哺妹妹。这个贫苦的家庭,没有能力及时地、特别地关注有病的林林。林林畸形的发育使他成了残疾儿。
不幸的是,还有更大的灾难接踵降临到这个家庭。林林9岁那年,爸爸不幸去世了。前两年,他18岁的妹妹又不幸离开了人世。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就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了。已经残疾了的林林成了担起家庭重担惟一的男子汉。
妈妈是个坚强的女人。爸爸去世后,她扛起家庭变故带来的塌天不幸,支撑这个不幸的家。她没有工作,就在街里摆个地摊,靠一点点微薄的收入,省吃俭用,顽强地抚养、教育两个幼年的孩子,供他们读书。
林林初中毕业了,求学的一路上洒着妈妈的心血和汗水。“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林林懂事了,不想再拖累妈妈了。他想该替妈妈分忧啦。
林林没日没夜地读书。妈妈没在意他读的什么书,只是催他吃饭,催他睡觉。
一天,他合上书本,认认真真地对妈妈说,“我要办个电脑学习班。”妈妈一怔,那时妈妈还不怎么了解电脑,觉得那玩意很神秘,高不可攀。妈妈直摇头,说,“你对电脑一窍不通,再说家里哪有那么多的钱,怎么办学习班呀?”林林就给妈妈讲信息化时代、讲电脑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讲社会的发展,讲电脑的普及和大趋势,怎样的商机无限……他还告诉妈妈已经学了很长时间的电脑知识,他把手中的书递给妈妈看。
妈妈半信半疑。但看到儿子的决心,她很欣慰,觉得儿子长大了,懂事了。她也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她同意了。
说服了妈妈,林林有了靠山。妈妈给他钱买书,他天不亮就起床读书,不懂的就找老师请教。又学了一段时间,他觉得不能等了,应该边干边学,箭在弦上,先把电脑学习班张罗起来。
妈妈拿不出本钱,她就找老姨借了一万元钱,买了10台黑白电脑,又租个门市房,挂牌开张了。
新立矿是个产业工人聚集的地方,远离市区,电脑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青少年群体对电脑学习如饥似渴,林林的电脑学习班可谓“适销对路”,一开张就有许多青少年来报名。
一晃,6年过去了,林林边教边学,电脑应用技术不断提高,成为一名合格的电脑教师。他不断扩展办班的领域,开设了初班、中级班、应用软件班、网络班,每年招收一百多名学员,毕业的学员大多数人都走上了工作岗位,比如市里的打印社、本矿的印刷厂、供应科的打字员、联通、移动的收费员等等。林老师也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
6年来,林林不仅培养了大批学员,学业有成,走上了工作岗位,而且为拓宽青年就业道路,促进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同时,他的电脑培训班也蓬勃起来,设备逐渐更新,现在已经拥有20台彩色教学机,又增加了复印机、打字机、传真机、塑封机、切割机、还有刻录光碟等多种服务项目。
林林自学成才,自食其力,对社会做出贡献,也改变了家庭贫穷的状况,他和妈妈乔迁新居了,培训班的环境也改变了,母子俩正在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妈妈说:“我没什么担心的了,就差给儿子成个家了。儿子成了家,我就没什么牵挂了。”
林林大大咧咧地说:“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你耐心点,会等来缘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