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纳米时代 正文
科学家提出行星撞击理论 揭示月海形成之谜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2-14 14:22:43

        据美国媒体报道,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天文学家们日前提出了一套有关月球表面典型地质结构--“月海”--形成原因的新理论。他们认为,这些所谓的“月海”是在一颗小行星从另一面撞击月球后形成的。

对月球进行数次探测所获得的数据表明,月球的形状并不是一个规则的球形--其背面存在着一个明显的凹陷区,而与此相对的是,在月球面向地球的一侧却存在着一片凸起。以前曾有科学家认为,这一奇特结构的形成可能是因为月球受到了地球引力的强大作用--当时月球尚未完全凝结。而美国科学家提出的最新假设却与此完全不同。他们认为:在大约四十亿年前,月球曾遭到过一颗小行星的猛烈撞击--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贯穿了月核并在月球的另一面“挤出”了大量岩浆。

科学家们认为,这一撞击的威力非常强大,足以在月球表面造成众多的裂缝。月球地幔中的熔岩不断地从这些裂缝中涌出,在填满了月表原有的低洼地段后又逐渐冷却。而熔岩凝固后形成的黑色平坦区域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月海”。

美国科学家们的上述论断已在“克莱门”和“月球探测者”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得到初步证实。在专家们推测的撞击点上确实观测到了一片凹陷区--那里的地幔一直深入到了月核之中。科学家们介绍说,位于月核上的凹痕距离月球表面约700公里--这一深度已超出了原先的估计。

        当然,研究人员也并未排除地球在数十亿年前也曾遭到过类似撞击的可能性。他们指出,地球一侧的“凹陷”均对应着另一侧的“凸起”,而夏威夷群岛可能就是古老灾难曾经发生过的有力证据。

作者:    来源: 腾讯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