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漫谈两会的新观念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2-10 14:10:49
         辩证看待“资源大省”,需要新型的资源观

  “实现黑龙江经济和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对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树立新型资源观。”这是“两会”期间,众多代表委员经过热烈讨论后形成的共识。

  一些政协委员说:我们动不动就提自己是“资源大省”、资源优势明显,如果总是过分地强调这一点,这样进行自身定位,难免又会回到靠资源吃饭的老路上去,对实施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有害无益;还有委员认为,黑龙江的资源储藏在全国来说相对突出,因此在招商引资上项目时打“资源牌”并无不可,关键是,我们要走出不合时宜的传统资源观误区,通过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一些人大代表也建议,在龙江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资源问题至关重要,各级政府应摒弃急功近利行为,合理配置,科学利用,既要考虑当前经济发展需要,更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搞好长远规划和监察。既要反对“端着金饭碗讨饭吃”的迂腐保守作法,更要反对无序开采、寅吃卯粮的行为,树立起新的资源观。

  大森林、大草原、大石油……曾让龙江人无比自豪;今天,如何重新认识和利用这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推动龙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摆正在我们每个人的面前。

  近年来,我省经济始终保持稳定高速增长,但在发展中也过度地消耗了资源,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目前来看,经济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仍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以煤炭为例,目前我省万元GDP能耗为1.59吨标准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一些老的工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仍过份地依赖资源,颓势已现。可以预见的是,下一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资源供求矛盾和环保压力必将继续加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紧迫感,采取措施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要从我省实际出发,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搞好资源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走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强调,要大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这是结合我省资源实际情况、经过广泛而科学论证提出的,只要各级政府提高认识,树立新型资源观,目标完全可以实现。

  树立新型资源观,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各级政府应在机制创新、方法创新上下功夫,依靠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既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去改造传统产业,深挖企业内部潜力节能降耗,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又要加大研发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在政策的引导下,我省一些地方涌现了许多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如鸡西、七台河等煤城建成的粉煤灰、煤矸石加工项目,绥化市开发的利用水稻秸杆发电供暖项目,哈尔滨市的生活垃圾发电项目,都呈现出了很好的市场前景。在老工业基地转型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志于环保产业、资源接续产业的开发。他们的生产正由从前的“资源——产品——废弃物”的传统模式,逐渐转向“资源——产品——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

  某县境内盛产一种野浆果,当地政府于是投资数百万建成了一家深加工企业,但他们很快发现,生产出来的果汁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动,结果产品大量积压,企业没过几年就关门,留下了一个烂摊子。这是许多地方都曾走过的弯路:老是习惯于根据本地资源情况来决定发展方向,却没有想一想,生产的产品是否有市场,能不能带来效益,盲目上马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资源导向型”的发展思维必须要转变。要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我们要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以市场为导向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在引资上项目时,不光要看资源条件是否具备,更要看市场前景如何,要养成“市场导向型”发展思维,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市场要什么我们生产什么,而非我们有什么就生产什么。

  有些人的嘴边常挂着资源,但资源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却不能准确地回答。因此,要树立新型资源观,让资源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还应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展和加深对资源的认识。首先,要全面开发,不能厚此薄彼。一提到资源,人们往往想到的就是矿藏、土地、人口,其实这种理解很狭隘。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资源不仅是指天然物质的有形条件,还包括地缘资源、环境资源、市场资源、智力资源、制度资源、文化资源等无形的条件。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硬资源”的开发利用,却忽视了体制与机制、技术与市场、行政能力等“软资源”的创新和开发。而实际上,后者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促动力更大,效果更明显。其次,要开放开发,不能固步自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资源正在突破地域束缚,广泛地进入流通领域,我们有的资源别人可以用,我们自己没有的也可以去用别人的。近年来,我省在对俄经贸合作进程中就呈现出了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中方劳务输出,解决了俄方生产力不足难题,从俄方引入的木材、电能则给我们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践证明,这是双方合作的一个发展方向。

  应该说,近两年我省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去年黑龙江省人大相继制定实施了三件地方性法规,一是重新制定了草原条例,决定松嫩平原禁牧,二是野生药材保护条例,三是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条例。在哈大齐工业走廊规划建设中,就提出了新体制、高科技、外向型、生态化的指导思想。

  越来越多的信息都表明,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面前,我省如果仍单纯依靠自然资源去发展,将很难赢得竞争。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快转变思路,在头脑中树立“大资源”观念,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增强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的能力,使龙江的“资源大省”称号更名副其实,真正作到人尽其材、物尽其利,为顺利实现“十一五”发展的各项目标、打造经济强省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