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一个现代公民应该敬畏什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6-01-17 14:25:49
        中国科技馆馆长王渝生说,建设小康社会,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这三大素质里面,我们国家有了“思想道德建设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恰恰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还没有一个计划。制定《全民科学普及行动计划》的建议已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该计划出台为期不远(中国青年报1月12日)。

        制定《全民科学普及行动计划》意义深远,因为目前我国科普工作落后,导致我国科学素养非常低。去年中科院等机构的权威专家完成的《中国科普现状调查报告》表明:我国2人中有1人迷信求签;4人中有1人迷信星座;5人中有1人迷信周公解梦。2003年,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在个人素养中的比重仅占1.98%,而2000年,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比重已达到了17%。50个中国人中只有一个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比发达国家落后了二三十年。

        上面的一组数据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国人的科学素养远远低于迷信素养,在现在的公民中有相当多的人敬畏的是神明。这怎能不令我们感到震惊呢?记得梁启超先生曾说过:“欲新一国家,必先新一国之国民”。同样,假如一个国家的许多国民迷信鬼神,敬畏神明,还谈何建立现代化国家呢!

         一个现代公民,不应该敬畏神明,因为神明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无益于社会;不应该敬畏官员,因为官员是公民选举出来为公众服务的,官员敬畏民众才对;甚至也不应该敬畏国家,因为国家是公民建立起来的,是公民用来管理社会公共事物的机器。一个现代公民所应该敬畏的,全不是这些东西。

         一个现代公民,应该敬畏科学。只有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人,才能摆脱愚昧,才能对客观世界产生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发挥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有益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倘若公民不是敬畏科学而是敬畏神明,那么人们的生活水平即使提高了,但是在精神上也必然萎缩,并且提高了的生活水平也不会长久。这是为中外社会历史的发展所证明的。

         一个现代公民,应该敬畏公德。由于我们长期处于封建宗法社会,私德发达,而公德却十分欠缺。即使是今天,各种不讲公德的行为仍然随处可见。自私自利、冷漠歧视、破坏公物、破坏公共秩序等有损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行为,滥砍乱伐、偷捕偷猎等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都对社会公德的严峻的挑战。因此,现代公民应该敬畏公德,养成良好的公德意识。

         一个现代公民,应该敬畏法律。因为法律是现代社会的基础,是维护公民权利的利器。现代公民必须恪守法律,只有人人相信法律,敬畏法律,才能发挥法律的应有作用,才能建立法治国家。假如人们不信任法律,而是敬畏权力、敬畏权威,就不会有法治国家,没有法治就没有现代化。

        在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用科学武装起来的公民,需要有良好的公德意识的公民,需要相信法律、恪守法律的公民。只有全社会的公民都具有了高度的科学素养、优良的公德意识、健全的法律意识,一个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现代化社会才能成为现实。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