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上午,上课钟响,杨昌国从寝室出来,右手紧握巴掌大的厚木垫,左手按住左脚背,挪动笨重的身体,爬过街面,爬完43级台阶,进入教室。他抓住前后课桌的边沿,两手使劲,身体往上一弓,坐上位置,开始听老师讲课。
因病残疾爬着走路
杨昌国是酉阳自治县后溪镇长潭村一组人,该镇私立学校树人小学三年级学生。20岁的杨昌国身高1.1米,不能站立,只能靠两手支撑爬行。杨父杨光迪说,儿子因患粉骨病,1岁至4岁期间,曾多次手脚骨折,最严重时,两腿摔断。
见村里的小伙伴蹦蹦跳跳,杨昌国心里非常苦闷。“不能走,我就爬。”刚开始学爬,杨昌国两手没力,支撑不起笨重的身体,一天只能爬行五六十米,髋部和手掌的皮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半个月磨破一双皮手套。”经过多年淌汗滴血,杨昌国10岁时,终于一天能爬行两公里山路。为此,他走得最远的就是到镇上赶场。
想当作家去上小学
杨家离村小有五六里路,因无人接送,付不起每月上百元的学费,杨昌国直到去年才上小学。之前,杨昌国曾多次提出想读书,“父母总说拿不出钱,认为我读了书没用,不想花冤枉钱。”
不能读书,姨妈送的收音机成了杨昌国最好的伙伴和老师。通过收音机和电视,杨昌国学到了很多知识,了解了许多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去年春节,杨昌国再次向父母提出想学文化,还想写小说,梦想成为一名残疾人作家。软磨硬泡,父母终于答应。
去年3月1日,父母将杨昌国送到树人小学住读。他每天早上六点多起床,洗脸刷牙,对着小圆镜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才从学校专门为他安排的房间出来,爬到教室朗读课文1个半小时。当校长冉玉兰把早饭送到教室让他吃后,其余的同学才陆续到校。
读了一学期,杨昌国跳级坐进了三年级教室。
知识让他豁然开朗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背完小学五册第二十五课《鹿柴》等三首古诗,比杨昌国小一岁的班主任钟良英,在课文前写下一个鲜红的“背”字。看着这个“背”字,杨昌国一脸灿烂。他告诉记者,以前写不起字,想写东西时就自己口述,让弟弟记录。上学后,“脑子豁然开朗,心也敞亮了。”
钟良英说,杨昌国的作文是班上写得最好的。在《实现我的梦想》中杨昌国写到:“我今年20岁,个子很小,就像几岁的小孩那么大,相貌很丑……我喜欢设计,它可以给我带来惊喜和信心。我喜欢音乐,它可以给我带来快乐和开心。我喜欢当一位作家,可以写很多作品……不管将来做什么,我都要好好努力,发愤(奋)学习,实现我的梦想。”钟老师说,为补习跳级前没学过的课程,杨昌国每晚自习到11点才睡。“还经常向年龄比他小一半的同学请教。”全班34名学生,杨昌国的成绩名列第5名。
看到儿子不断进步,杨父说,“我很后悔,送他读书送晚了。”
交友唱歌自信快乐
杨昌国是学校唯一的住校生,刚入学时,在镇中学读初二的弟弟为他提水打饭,弟弟不在时,就由冉校长把他抱到教室上课。去年下学期,弟弟辍学,弟弟的同学白传忠、邹青、邹如亮担当起了为杨昌国提水打饭、打扫卫生的任务。从此,杨昌国每天开始从寝室爬行到教室上课,老师和同学要帮他,他坚决拒绝。“我不能一辈子靠别人,必须学会自己帮自己。”
“和健全人一样,我也有自己的交友方式和朋友圈子。”杨昌国说,通过收音机,他结识了19位市内外的朋友,这些朋友大多与他年龄相似,有残疾人也有正常人。“我们在精神和学习上相互鼓励。”杨掏出一封万盛区石议平朋友写的信,除了鼓励和祝福,信中还有一张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报道。“每次收到朋友的来信和电话,我就多了一份努力学习和快乐生活的信心。”
钟良英称,杨昌国很开朗,课间休息常为同学们唱歌,同学们都喜欢和他玩。“一首歌,我听几遍就能唱。”杨昌国说,上学前,为打发寂寞时光,父母上坡干农活,他就倚在家门口,扯开嗓子唱山歌,流行歌曲则是跟邻居家录音机学的。“没有歌声的生活犹如死了一般。”杨昌国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