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新疆天山 气温:-34℃
新疆军区某师高寒山地练机动
本报乌鲁木齐1月9日电 特约通讯员王传峰、特约记者李凤鸣报道:今天一大早,新疆军区某师兵分多路奔赴天山深处,机动上百公里,演练课目23个,磨砺高寒山地机动作战能力。
此次演练,该师采取随机出情况、动中加难度、多课目连贯的方法进行。行进中,某装甲团三营突然接到“就地宿营”的指令。营长吴玉刚现地勘察后做了简要部署。在积雪达60厘米厚的某山脚下,战士们利用床单、雨衣等就近就便掏雪窝、垒雪屋。几分钟后,该营人员辎重便消失在皑皑白雪中。
中午时分,天气突变,雪疾风劲,温度降至-34℃,部队行至以艰险著称的“死人沟”。导调组有意考验官兵,下达“摩步师山地进攻战斗”演练课题。各兵种分队指挥员同步展开:侦察分队隐蔽接近“敌”前沿,运用各种侦察手段,及时将情报传输至指挥所;炮兵分队利用地形地物疏散配置、伪装防护,占领了发射阵地……突发情况一个接一个,指挥员沉着指挥,官兵灵活应对,牢牢掌握着战场的主动权。
地域:内蒙古草原 气温:-30℃
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雪野鏖战七昼夜
本报呼和浩特1月9日电 许福忠、特约记者覃照平报道:昨晚19时许,急促的警报声划破雪野夜空,刚刚结束一场战斗的内蒙古军区某边防团官兵,正欲安营扎寨,突然接到“转移宿营阵地”命令,饥肠辘辘的官兵迅速整理战斗装具、完成机动编组,随即消失在雪原深处。
隆冬的北疆冰封雪裹,气温降至-30℃。该团以“配合主力军团作战”为课题,不设脚本、不编预案、不搞摆练,战术情况随机出,训练课目随机变,走一路打一路。为锻炼和培养部队抗严寒、抗疲劳、抗饥饿和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他们专门选择大风口宿营,多次在夜间组织指挥所开设和摩托化机动演练,连续7天组织防空袭、反空降、过染毒地带、穿越炮火封锁区等20余个演练课目,昼夜实施,连续作战。
记者全程跟随该团徒步20公里急行军演练,全副武装的官兵,踏着没膝的积雪,奔赴待机地域,扬起一路飞雪。到达预定地域后,官兵顾不得休整,旋即投入疏散隐蔽,各个作战分队利用便携器材、依托有利地形进行快速伪装,数百人、数十辆轻重装备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地域:吉林长白山 气温:-30℃
沈阳军区某装甲团雪夜挺进北大岭

1月8日,沈阳军区某部在拉练行进中。廉洁摄
本报长春1月9日电 吴青桦、特约记者石斌欣报道:今天凌晨1时,在长白山余脉密林深处的一条山路上,沈阳军区某装甲团官兵踏着厚厚的积雪,穿行在空气几近凝固的夜幕中。
一路风雪一路疾驰。行进中,部队接到上级命令:“迅速向北大岭方向机动!”北大岭是驻地最险的山坡之一,坡陡路窄,当地老百姓都把过北大岭叫“闯九关”。
行至四道弯,地势最为险要,只有一条羊肠小道从悬崖边穿过,脚下稍不留神就会滑入万丈深渊,官兵们手拉手,摸索着前进。
先头分队一营刚过四道弯,电台便传来紧急通报:“敌”在前山梁处设伏。话音未落,“敌”已强攻过来。一营官兵立即应战。一连迅速抢占优势地形,与二连交替掩护,三连强行冲击;紧跟其后的二营也迅速加入战斗。“敌”渐渐不支,仓惶溃退……
雪时停时急,风却越刮越紧。队伍刚进入一片谷地,通信被阻断。通信股长刘长友迅速判定:“敌”在高处设立压制性干扰设备。警侦连长杜永明带领突击组,向山坡冲击,一阵枪声之后,通信恢复正常……
山上九道弯,弯弯有“敌”情,弯弯有激战。到凌晨4时20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战斗,队伍终于翻过了北大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