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政德是为官之本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5-12-31 11:26:36
        为人讲人德,为政讲政德,这都是底线。为人无人德,那就是另类;为官无政德,则是官中的另类。政德,所有为官的人都应做到,因为,如果没有政德,这个人就不配为官,不可为官。不论什么时代的官员,政德都是他们应遵守的,即使在封建社会,也不例外。

        官不祸民殃民,这应当看作是为官政德的首条。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之言,这就是为官的职责和政德。身在官位,民疾民苦不能不问,在其位谋其政。如果对民冷漠,甚至贪暴虐民、劳民、伤民,这就失掉了政德。明代有个县令徐九经,曾发出“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感慨,为官的良知就是政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为官两袖清风,把为民看成道义,为这个道义,不怕丢官,这就是政德。政德表现在以政为本,也就是以民为本,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个人“政绩”、荣辱与群众利益冲突的时候,最能检验为官的政德。《史记》中记载了战国时魏国的一个县令西门豹,他想在当地征调民工修渠引漳河水灌田。起初,百姓都怕苦不愿干,西门豹既不是强行也不是放弃,而是对百姓说:“现在父老子弟们虽然以为我给你们带来了劳苦,但百年之后会使父老子弟们思念我说的话。”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灌”,人民世世代代“皆得水利”。如果没有恳切的为民之心,也就做不成这样的事业。这与“执政为民”是同理的,这就是政德。他搞的是“民利工程”不是“形象工程”。用“形象工程”来沽名钓誉的官失掉的就是政德。为了抬高个人的政绩,虚报虚夸,亏空人民,那就是“恶政”。只顾个人荣辱,不管百姓死活,就是缺德。对公对民慵政惰政,为官只为利,对群众利益漠不关心,对个人利益如蝇逐血,就是丧德。

        为官掌权,怎样把握权力,是重要的政德。因为有权,在利益面前就要有为官的良心,不与民争利,不以权凌弱,讲公理,讲是非,不做官霸。《晏子》云:“先民而后身,薄身而后民。”这就是政德。所谓的德,就是行为端正,以良心和良知行事。滥施权力,以权谋私,就是丧失政德。官之最理想和最高标准,无非“德才兼备”。德辅以才,才辅以德,才能做个好官。“官为民役”,这话等同于今天的“为人民服务”。旧时的官“尔食尔禄,民脂民膏”,现在的官员工资待遇出自纳税人,勤政为民是理所当然的。政德是为官之本,也是为官的底线。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萧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