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鸭山东北网12月29日电(见习记者谢佰玲)“陪读”是指父母陪孩子读书。陪读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在一些大城市已司空见惯,在我市陪读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为什么陪读者越来越多,陪读到底有何利弊?
近日,记者对我市多家中、小学校的部分陪读的家长、学生及教育部门的有关负责领导进行走访。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
“我们这代人吃了没有学历的亏,现在没文化找工作多难呀?所以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培养孩子,希望他们有个好的将来。”记者采访时听到家长说的这类话最多。为上双鸭山一中高二的儿子做陪读的李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家在宝山区住。自己家经营个木材厂,可以说不缺钱花,我和老公没有太多的文化,所以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们唯一的儿子考上大学,以后成为一个知识分子,所以我从孩子上初中就开始在市里租房给我儿子作陪读,打点他的日常生活。”
据悉:在我市内中、小学附近几乎都有租房陪读的家长。条件好的专门为孩子服务,条件不好的只有一边陪读,一边打工。
孩子对父母爱心的无奈
对父母的陪读,孩子们大多的表示是无奈。“妈妈,我们真的不需要你陪读了。”在采访中记者听到许多孩子这么说。市第十八中学初三级女同学初小(化名)向记者道出了她的无奈:“我家住在市郊,从我上初中起妈妈就租房给我作陪读。我都十五岁了,妈妈天天接送我上学、放学。我说不用她陪读,我可以和同学们一起住宿,但是她却总是不同意,总说我小,不自力,留我自己她不放心。我虽明白她对我的爱,但是这种爱让我觉得累。”
据调查:大部分学生都不希望家长陪读,他们觉得自己离开妈妈完全可以打理日常生活,他们也认为只有完全脱离陪读才是真正的长大,才可以尽早适应社会这个大环境。
陪读:利少弊多不可取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陪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投入,是亲情和责任心。陪读,督促子女接受教育,是对子女、家庭、国家、社会都有利的事情。这也说明,家长主动参与教育的愿望是多么的迫切;子女读书有人陪,说明当今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变革,一部分人不仅有了钱,而且有了闲,如何合理用钱和支配空闲子女的教育,这既需要社会学家研究,也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参与。
但陪读也是有弊处的:对于孩子来说,陪读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会养成孩子懒散、懈怠、依赖的坏习惯,不利于养成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专家建议:家长应该用适当的方式培养子女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行为自制能力,让他们学会适应社会,成为竞争的强者,而不是被淘汰的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