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于12月24日逝世消息甫传出,网评如注,痛惜扼腕之声源源而至。在台岛的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荣誉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都发出唁电,表示深切悼念。在声声哀悼汪道涵中,人们都不约而同把汪道涵和于2005年1月3日在台北病逝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辜振甫紧紧联在一起。台岛媒体还透露:汪老逝世之日,恰恰是辜老农历忌日。(见中新社2005年12月24日电)同时,人们都表达了盼望成批成群汪辜式人物出现。比如,连战于12月24日上午透过“声明”表示:期盼未来接任两岸工作的人都能学习汪老的精神;宋楚瑜在致唁电中表示:希望两岸未来还有像汪道涵这样有份量的人,好好化解两岸关系。
痛悼汪老,怀念辜老,是因为两人是紧紧联在一起的一对兄弟,是一根线中的两端,如果没有了其中一方,两岸和谈这根线就缺了一端。执端的尽管是汪辜二人,却代表着两岸的主流民意。他们之间的接触,是两岸同胞在交流;他们之间派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的共识,就是振奋两岸同胞的“九二共识”。
为促成“汪辜会谈”,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汪领导的海协会与辜主掌的海基会在香港就两岸问题进行了讨论,这就是著名的“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既是两岸推进和谈的基础,也是判别批判“台独”的武器。今年四五月间,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参访团在北京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中,重申了“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给两岸人民指出了光明。而李登辉等“台独”势力却抛弃背离“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给两岸制造了麻烦,引来灾难。因此,当汪老于12月24日逝世之时,人们就理所当然把辜老联系在一起,进行悼念追思。
汪辜齐名,齐在两人均坚定地站在中华民族统一的立场与高度,为推进两岸统一而竭心全力。1993年4月,在海峡会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两岸共同努力,备受关注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举行,这次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的首次会晤,确立了两岸民意层面接触,协商对谈的机制。1998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举行“汪辜会晤”,达成了继续推进两岸政治对话等“四项共识”。可见,两岸人民悼念汪辜,就是认同汪辜两人共同努力成果,认同两岸和平统一的政治方向。
痛悼汪辜二人,盼望“汪辜”成群则是两岸展示的主流民意。胆识与智慧兼俱的汪辜今尽管已离开人间,但是,推进中华民族统一的任务却未完成。更加令人不安的是,自1999年李登辉制造“两国论”风波,打乱了所有的预期后,汪辜会谈成果也随之而成泡影。陈水扁上台后,“台独”浊浪在台岛不断泛起。今年2月,《美日台海协议》出笼后,“台独”势力自以为得意,先后41次组织巨额军购案冲关,给两岸和谈制造种种障碍。因此,继承汪辜遗愿,排除万难,努力推进两岸和谈,实现两岸统一就是两岸的主流民意。
其实,同样展示在人们面前的,汪辜二老尽管已作古,推进两岸和谈的接力赛却已如火如荼、不可阻挡地进行。在继3月4日胡总书记关于两岸关系“四点意见”和《反分裂国家法》出台后,连、宋、郁等政党领袖一拨又一拨的大陆之行,与中共达成共识,和大陆赠送给台胞的几份“大礼”已在台岛、在华人世界引起空前反响,两岸关系事实上呈现一个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的新格局。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12月3日台岛地方选举中,以中国国民党为主轴的泛蓝赢得压倒性的成绩,而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则是“无可奈何‘独’落去”的混乱衰败局面。因此,“汪辜”式致力于两岸统一的人物成群涌现已是现实。
盼望“汪辜”成群,就要求人们学习“汪辜”的风范,以民族统一大义为重,坚持“汪辜”未竟的事业,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方向,排除万难,推进两岸和谈,当两岸关系的促进派,不要当“绊脚石”;盼望“汪辜”成群,就要求人们团结各届,凝聚力量,遏制“台独”,不让“台独”得逞,努力实现两岸统一。
痛悼“汪辜”,盼望“汪辜”,牵动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