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偷钓者屡禁不绝
近日,北京气温持续走低,但位于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的大小水域却难得“宁静”,一些钓鱼爱好者的偷渔偷钓屡禁难止,令有关部门头疼不已。
尽管后海湖面的边缘地带已开始结冰,但严寒并不能阻止偷钓者的脚步。记者在湖边看到,不少人手持渔具分坐在湖边的背风处,身边的小桶里多少都有些“收获”。旁边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在这些人身后,“禁止游泳钓鱼”的警示牌赫然在目。据钓鱼者说,来这儿钓鱼就图个好玩。
“我们每年会成规模地放两到三次鱼苗,平时的放生鱼就很多了,主要是为了保持湖水的生态平衡,也给游客增加些乐趣。”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下属的绿化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但放得再多,也经不住这些人偷渔偷钓瞎折腾。”
对于景区水面的偷渔偷钓行为,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已多次出台规定加以制止,西城区城管大队也多次派出执法人员巡查。“虽然我们加强了宣传和检查力度,但效果有限。很多偷钓者看到城管,收起渔具就跑了。即使被我们抓到,最多也就是没收钓具和鱼,但其给湖区造成的损失却则很难挽回。”西城区城管大队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目前城管部门对景区偷渔偷钓行为的处理是参照《城市河湖管理规定》执行的,对于偷渔偷钓行为只能进行劝阻,没收钓具,处以50元至5000元的罚款处理。
如此“雅好”得改改
什刹海,是北京城里一片知名的自然水景,浓缩着京城景致的精华。然而,一些“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挥杆垂钓者的身影,却与周边的美丽景致不太协调。
据说,多少年来,什刹海就有“小鱼供坐钓”的传统。可祖辈留下的习惯,有的该改也得改。
风景区管理处之所以规定这块水域不能钓鱼,是有缘由的,如为了维持水体生物的多样性和均衡性,为了增加游人的观赏乐趣等。为此,有关部门花钱买了鱼苗,一批批地人工投放进去。可一转眼,鱼儿却一条条地“飞进”了垂钓者的小水桶。垂钓者倒是乐在其中,可管理部门的苦心和努力却大打了折扣。
很多垂钓者对公共水景区“禁止垂钓”的几个字不怎么当回事———“不就是钓几条鱼吗?有啥大不了?小事一桩。”但毕竟,那一派别致的自然水景,在北京很难得,也是普通百姓赏景散步的好去处。禁止垂钓,是为了整个城市着想,也为了全体百姓着想。按说,其中的道理没啥深奥之处,也实在没必要翻来覆去地讲。对此,更需要我们大家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如果非得等城管来“围追堵截”,那就实在让人有些难为情了。
垂钓有益身心健康,但得分场地。放错了地方的“雅好”,也会招人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