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5日电 我市紧紧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的历史机遇,坚持“放宽、激活、壮大”民营经济的方针,靠环境吸引、大项目带动,积极采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开辟“绿色通道”,全力扶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使民营经济发展呈现强劲发展势头。如今,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安置就业的主渠道。
强化企业技改、做强做大骨干民营企业,是今年我市为扶持工业企业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十户有较大发展潜力和拉动作用的民营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上给予重点扶持,力争用三年时间培育一批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的骨干民营企业群体,实现资源型城市替代产业的有序跟进和过渡接续。通过财政担保,我市金融部门共为中小企业投放信贷资金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今年,前10个月,我市重点扶持的建龙化工、建龙矿业、方达选煤、东方公司、昌达油脂、阳霖集团、同泰集团、龙海煤矿、北晨食品、北大荒米业等十户民营企业销售收入可达亿元以上。
国退民进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目前,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私有私营为主体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已告一段落,原有的427户国有企业改制接近100%。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加速了国有经济战略性撤退的步伐,通过国退民进,企业的体制和机制得到创新,企业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同时,宏观调控体制、投融资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使企业生存发展的现实矛盾有所缓解,为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开发以及实施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资源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提供了较为宽松的体制环境。
预计2005年,全市民营企业可发展到1800户,个体经营3.6万户,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可发展到80户,比上年增加16户,可完成增加值45亿元,同比增长20.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可达43%,比上年增长2.7个百分点;上缴税金可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税收总额的比重可达39.5%,比上年增长2.8个百分点;从业人员15.8万人,比上年增加5100人。在这些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全市民营工业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不利条件下,可完成大豆、粮食、饲料、肉奶等农畜产品加工量60万吨,同比增长20%,可完成原煤、精煤、焦炭800万吨,同比增长21.7%。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市安置职工就业、推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