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2日电 今年我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截止10月底,全市帮扶的15,005户特困职工、贫困居民中,已经有13,381户实现脱贫,脱贫率达89%。
为了把城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推向深入,今年年初,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领导小组发动全市各个党委(党组),直属工会,基层工会和全体帮扶干部,利用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到100多个企、事业单位和135个社区,采取问卷、走访和开座谈会等形式,分别对已脱贫的特困职工和未结对子的特困职工、贫困居民进行了调查,核准了特困职工、贫困职工和贫困居民的基数。对不符合帮扶条件的解除帮扶关系,符合条件的结成帮扶对子。目前全市分别建立特困职工档案13,381个,贫困职工档案3,353个,贫困居民档案4,790个。
与此同时,各县还按照帮能人、上项目、兴产业的扶贫解困工作思路,采取多种措施,兴建扶贫基地,开辟就业空间,为贫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进一步提高脱贫解困的效果。现在,全市已经建立就业、养殖、种植等各种扶贫解困基地200个,安置了8,431名贫困人员。
为了拓宽新的帮扶领域,今年我市还新搭起了三个帮扶“平台”:一是搭建“再就业平台”,把“一帮一”工程与再就业工程结合起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兴办职业介绍机构和开展就业咨询活动、劳务大集等方式,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沟通信息,架起了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的桥梁。二是组建“送温暖平台”,把“一帮一”工程与“送温暖”工程结合起来。2005年“两节”期间,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泛开展了帮扶行动、救助行动、解困行动、援助行动和办好十件实事的“送温暖”活动,共筹集资金350万元,为职工办好事、实事3200件。三是建立“救助平台”,把“一帮一”工程与“危急救助”结合起来。目前,我市四县四区都建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第二轮“一帮一”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帮扶中心已接待需要救助人员1,354人发放救助金42.04万元。
各种有效措施的有力实施,使我市“一帮一”扶贫解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目前,我市第一轮帮扶的6,862户中,有4,903户人均月收入达到180元以上;第二轮帮扶的8,143户中,有6,519户已经脱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