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山野菜经济为尖山区农民增收200万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5-11-24 08:38:00

  东北网双鸭山11月24日电 昔日人们不屑一顾的“山野菜”,如今身价倍增。蕨菜、刺老芽、广东菜、猫耳菜、黄花菜、刺五加、猴头……这些“土生土长”的天然绿色“山野菜”不仅做为营养食品摆上了百姓餐桌,而且远渡重洋出口到了国外,成为当地群众“捞钱”致富的新渠道。

  据统计,到今年10月中旬,双鸭山市尖山区已有3万公斤的“山野菜”出口到了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采菜群众和加工企业增加收入近200万元。“山野菜经济”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富了加工出口企业。

  尖山区四周环山,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漫山遍野、种类繁多的山野菜、山野果、野生蘑菇、黑木耳和五味子等天然绿色食用产品,大部分都具有食用、保健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吃腻了大鱼大肉的城里人开始偏爱起天然绿色食品,看不上眼的“山野菜”也随之成为市区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特色菜”。

  一直习惯于自采自食的当地农村群众,自从发现采集“山野菜”是一条无本的“来钱道”后,每年春天都会自发组织上山,早起晚归忙采菜。仅今年5月份前后,就采回山野菜10余万公斤,靠此增收近30万元。长安村一农户,全家齐上阵,一个多月时间采卖“山野菜”收入2800多元。

  “山野菜”市场旺销,让尖山区看到了无限商机。于是,他们借“山野菜”资源,搞深加工升值赚大钱。很快,区里扶持起3家山野菜保鲜加工企业,通过对“山野菜”精心腌制加工,原色原味、真空包装推向市场后,绿色无污染的“山野菜”身价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昔日难登大雅之堂的“山野菜”,如今在省城哈尔滨以及首都北京等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随处可见。

  尖山区并不满足国内市场,“山野菜”所蕴含的巨大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使他们延伸目光,瞄向了国外市场。靠着先进的生产加工技术,带着无污染的天然绿色食品身份,刺老芽、蕨菜等十几种“山野菜”深加工产品,飘洋过海抢滩国外市场。双鸭山市的“山野菜”扬名海外。

作者: 刘佩权 杨军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
我国山野菜资源有待开发   2003-03-13
黑龙江“神林”山野菜闯入国际市场   2002-11-15
春收山野菜 冬卖好价钱   200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