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世界风云 正文
美无良青年手持冲锋枪血洗华盛顿州购物中心(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5-11-22 10:06:14
事件发生后,警方在塔科马购物中心外紧急封锁
枪击事件发生地点示意图

  美国东部时间11月20日午后,华盛顿州西部港口城市塔科马的塔科马购物中心发生恶性枪击事件:一手持AK-47冲锋枪的青年男子冲着正在购物的顾客疯狂扫射,造成6人受伤后又劫持了3名人质与全幅武装的警察展开长达四个小时的对峙。尽管这起事件没有造成重大人员死亡,且是刑事案件,但由于发生在反恐怖警戒森严的美国城市里,因此很受美国上下的关注。

  ★目击:枪手从我身边走过,边走边放枪

  11月20日中午12点15分左右,华盛顿州西部港口城市塔科马的塔科马购物中心140余家商店内有不少购买商品的顾客。

  只听“砰”地一声枪响,顾客们立即尖叫着四散逃命,整个购物中心乱成一团:19岁的阿什利?布坎南是购物中心的售货员,事发时她正在自家柜台前站着,与24岁的经理助理金?霍彼拉商谈业务:“一开始,我还以为是鞭炮声,但很快就看到了烟雾。我知道,出事了!接着就看到一位二十五、六岁的白人男子,身着短装和长袖白衬衫,留着深色头发,手里端着枪不慌不忙地边走边开枪!我们吓得赶紧钻到柜台底下。”

  布坎南心有余悸地告诉记者,当时大约有十多人钻到她的柜台底下,虽说她当时害怕得浑身直打哆嗦,但仍鼓起勇气冲着其它顾客大喊:“趴下,趴下!”

  布坎南倚着柜台偷瞄枪手的踪迹,突然看到枪手正向她的柜台方向走来!布坎南赶紧低头屏住呼吸:“他就从我身边走过,我当时真希望自己是在做恶梦,可那却是真的。”

  布坎南和顾客们就那样一直钻在柜台底下,直到警察赶来喊话说没事了,他们才胆战心惊地钻出来。

  22岁的购物中心手机柜台售货员丹尼尔的亲历比布坎南更惊悸:“枪向后,一个20来岁的男青年向我要一部手机。我看了他一眼,刹那间四目相对!就凭一刹那的感觉,我认定他就是枪手!我赶紧把手机给他,接着便看到他摸出一支AK-47冲锋枪!感谢上帝,他放过我走了。接下来可怕的是,他每走一步就开一下枪,简直就是不停地扫射。”

  丹尼尔亲眼看到,枪手向一对五、六十岁的老年夫妇开枪,老头腿部中弹,老妇只是轻微擦伤,没有大碍。枪手走远后,附近柜台的员工把老人拖进柜台紧急包扎躲藏起来。

  没一会,枪手居然又折回来,冲着丹尼尔的手机柜台一阵扫射,丹尼尔与另一名员工赶紧蹲下,不停地祈祷。所有被击中的物品立刻成为碎片,在他们周围飞溅。

  ★人质:经理处乱不惊,沦为人质却向报社爆料

  事件发生后,塔科马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将整个购物中心包围起来。

  枪手见状立即在购物中心内的Sam Goody音响店扣了三名人质,与警方开始了近四个小时的对峙。

  据警方发言人富盖厄姆说,其中一名人质是Sam Goody店的店员、24岁的凯瑟琳?里根斯。沦为为人质后,凯瑟琳还用手机给母亲打了个电话。凯瑟琳说,她告诉母亲,她与经理乔和另外一名陌生顾客被劫持为人质,不过现在没有生命危险,只是她很害怕。

  与此同时,凯瑟琳提到的经理乔?哈德森正用手机悄悄地向外打电话。乔小声地与美联社通了电话,他说现在枪手把他们劫持为人质,不过他们都很安全。乔尽量小声说话,以防被发现。由于形势危急,乔简单了描述了现场情况后就把电话挂断了。

  ★解救:谈判专家攻心分散注意力,救援机构处置得力成功疏散险境顾客

  此次事件最终没有酿成更大的人员伤亡,这是最可圈可点之处。

  据塔科马新闻论坛报道,事发后,塔科马当地警方、消防员和救护车迅速赶到购物中心外,大家严阵以待。

  考虑到枪手一旦被逼急可能会伤害人质,警方经过缜密思考后,决定采取“调虎离山”计,一方面派人不断与枪手交涉,分散他的精力;另一方面派人通过紧急出口疏散被困人员。

  一队谈判专家向枪手轮番喊话,说服他投降。在购物中心的南紧急出口,警察们合力打开了大门。几位警察身穿防弹衣、手持盾牌偷偷潜入,他们发现不少人正躲藏在储藏室中,赶紧暗示他们别出声,赶紧离开。随后警方在一个更衣室中发现不少购物中心的员工正躲藏在那里,警方将他们带至商场外的停车场,证实无人受伤后迅速护送离开。

  外围的警察和其它人员处置也十分得力:枪击事件发生后,购物中心一带非常混乱,四处都是逃窜的人群。为了防止意外,警方将通往该处的高速公路出口关闭,并贴出告示,提醒过往人员不要靠近。至于伤员则被立即送往附近的医院急救。

  ★解决:凶手是无良青年,行凶动机尚不明了

  不知是畏惧警方的强大攻势,还是真的清醒过来,经过近四个小时的对峙后,枪手于当天下午3点55分缴械投降。特警队员迅速上前制服了他。

  警方立即传询了该男子。枪手自报家门是多米尼克-马尔多纳托,现年20岁,是塔科马本地人。

  警方查了他的个人档案后发现,他早已是一名惯犯:自1998年起,马尔多纳托因入室抢劫、偷盗等多次受到青少年法庭的教育。不过,根据过去的罪行记录,他从未持枪作案。警方还不明确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据脱险人质凯瑟琳-里根斯的述说,在被劫持为人质的几个小时里,枪手既没有伤害他们,也没有他们,甚至都没用枪对着任何一名人质。“我猜,可能他遇到什么为难的事,一时想不开,才糊涂地铸成大错。”

  目前,该枪手将面临枪击六人、绑架三人的起诉,不过其家人打算支付45万美元将其保释出狱。塔科马警方将继续对他审问,进一步调查。

  ■链接:头号枪国枪祸不断

  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规定私人可以备带武器的国家,这一权利还被写入宪法,成为不可亵渎的权利。美国几乎人均一把枪,民间拥有这么多枪支而想安然无事,几乎是不可能。据统计,1972年以来,美国平均每天有80多人因枪杀案毙命。面对接连不断的枪击事件,民众要求美国政府加强枪支管理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暴力文化”是引发恶性事件的另一个原因。分析家认为,暴力内容充斥美国传媒,其对青少年的危害尤甚。美国青少年从孩提时代就对暴力犯罪司空见惯,随着有线电视、电脑及影视录像带的普及,孩子们有更多机会接触凶杀打斗画面。枪林弹雨、血肉横飞的暴力镜头,许多青少年从小崇尚暴力,相信枪能“解决”一切问题。因青少年求知欲旺盛而世界观尚未形成,所以极易不顾后果地简单模仿。

  此外,血腥惨案常常发生在最贫困地区。贫困地区居民失业率相对较高,许多人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打、砸、抢成为他们的生活来源。而且经济贫困地区的居民对政府心存想法,喜欢借题发挥、故意找茬,他们文化层次也相对较低,整个地区的治安一向糟糕。

作者:    来源: TOM.COM     编辑: 岳翠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