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资料图:传为美国强令以色列截留的中国“哈比”无人攻击机,文章称,外媒披露:在以色列“劝退”主张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高官亚龙将军后,美国当场拍板全面恢复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
本报记者 邱永峥
胡锦涛主席对欧洲的访问,使中欧关系再入佳境。一些国际媒体此前曾预言,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将再次成为热点议题。但这些媒体忽视了一点:这个问题目前已进入被国际观察家称为“寒与冻”的全新阶段。寒,即欧盟与中国均有意冷却这一议题;冻,即解禁努力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欧盟武器进入中国”的议论因此也进入了“冷冻期”。
欧盟搁置对华军售禁令
今年上半年,在法德等国的推动下,欧盟将解除对华军售禁令问题纳入议事日程。当时有媒体乐观地预测:“欧盟对华军售禁令可能于6月份解除。”但这一预测最终没能实现,反而变得更加让人悲观。专家注意到,欧盟重要国家对这一问题的态度,目前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11月8日~10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英国。英国首相布莱尔其间有意回避对华军售禁令问题。11月9日,合众国际社驻伦敦的记者报道说,在布莱尔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当记者问及他会跟胡锦涛谈哪些议题时,布莱尔只字未提对华军售禁令之事。英国外交部的一名官员也表示,布莱尔首相认为,对华军售禁令是否解除“不适合”在双边会谈中涉及,英国将跟其他欧盟伙伴磋商此事。
德国的态度也出现了“逆转”。几天前刚刚卸任的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一直是对华军售禁令的“解除派领袖”。但是,接任的女总理默克尔却完全不同。默克尔的外交政策发言人普鲁厄在接受采访时公开表示:“这一问题不在新政府的议程内”。他还强调:“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前提是,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和在台湾事务上要有所松动。”
欧盟则表示,解禁问题已经靠边站。“现阶段我们也没有办法,”欧盟的一位官员说,“对华军售问题曾经是我们的核心议程,但现在已经被搁置了”。这位官员表示,最重要的原因是美国向欧盟施加了强大的压力。一位负责与欧盟谈判的美国国务院官员曾强硬地说:“我们想让欧盟知道,解禁就是向中国发出我们最不想发出的政治信号。”将于2006年1月接替英国出任欧盟轮值主席的奥地利也已明确表示,它不会把解除对华军售禁令一事视为“当务之急”,理由是“中国在人权问题上没有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