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金鸡变成金鸡肋?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5-11-14 10:54:00

  先贤孔子曾经说,一个君子,也就是受人尊敬的人,很重要的一条为人准则就是:言必信,行必果。言而无信,那是小人,是要被唾弃的。在受到孔子思想熏陶了这么多年之后,“言必信”似乎已经成了大家判断一个人是否优秀、是否值得人们尊敬的主要标准。

  如果按照这一标准来评判金鸡奖,那么今年的颁奖无疑是属于“小人”之列了,从信誓旦旦的“不下双黄蛋”到最终颁出个“并列最佳电影”,尽管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搞平衡”的最终结果,但这种“言不信”对于本身公信力就已经在下滑的金鸡奖评选所造成的恶劣影响,组委会却似乎并没有将其考虑在内。

  本届组委会主席吴贻弓不止一次地强调,金鸡奖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奖项,是因为它有着自己的评奖标准。现在看来,这种“金鸡标准”的核心,其实不过是在四处“搞平衡”而已,主旋律的电影要获奖,艺术成就高的,在国际上有很高影响力的要获奖,为了表现金鸡的开明姿态,港台电影第一次参加评选,也一定得获一个分量够重的奖……如此之多的事情需要平衡,自然要中庸一下,把各方面的关系协调到一个最佳的点上。问题在于,孔子的“中”并不等于金鸡的“庸”,平衡之美更不是“搞平衡”能够产生的效果。刻意而为的结果,就是现在的金鸡奖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变成了丧失了它应有的权威。从沉甸甸的金鸡,变成了轻飘飘的金鸡肋。

  所以,大批明星获得邀请却不出席,其原因不言自明。很多大牌明星一早就可以断定,反正自己在本届评选中没什么份儿,就算是出席,也不过是个陪衬。尽管打着中国电影百年的旗号,但与其喧宾夺主抢了应该被“平衡”成获奖得主的人的风头,倒不如干脆不来,乐得清净。

  更何况,组委会为了减轻自己“搞平衡”的压力,这一次把推选责任下放到各地电影家协会。结果,原先只是在组委会搞平衡,现在下面的电影制作单位也不得不搞起了平衡。《可可西里》的导演陆川在接受采访时就曾经透露说,去年票房不错的《天下无贼》之所以这次没有入围金鸡奖的评选名单,就是华谊公司平衡之下的结果。因为《可可西里》与《天下无贼》都是该公司的产品,而比较起来,自然是《可可西里》获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为了搞平衡,金鸡奖评委们开始自打嘴巴;为了搞平衡,很多优秀影片不能入围;为了搞平衡,一些真正应该成为焦点的演员明星根本没有出现。已经感受到自身危机的金鸡奖评委们在本届电影节期间一直在哀叹观众们素质不高不肯到电影院看参展的电影,但这种平衡出来的结果,又凭什么让人感兴趣,凭什么让观众继续支持呢?

  据说,金鸡奖当年全国轮流举办,也是一种搞平衡的结果。但现在既然要提出向世界接轨,最好就先把自己“搞平衡”这一套习气抛弃。毕竟国际上的原则,从来都是真正的强者才拥有话语权的。(郑照魁)

作者:    来源: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